January 5, 2014
-
年青人呀,不要叫人小看你年青!
年青人呀,不要叫人小看你年青!
前言:
若歷史是一條長河,知識就是一片汪洋大海。
所謂人生的問題是,你是否甘於隨波逐流? 為了走更遠的路,你盡過幾多力?
正文:
放心,本文絕不獅子山下。
當然,我不反對也無法避免你把我看成另一個「老海鮮」,尤其以下內容,極有可以被視作翻炒「世代矛盾」。
第一個問題: 夢想中的彼岸為何還未到?
以上是我在前線工作或在網上遊蕩時,聽到最多人發出的吼聲。
殘酷的事實是,香港是一個表面多元實則單一的畜牧社會。
在長長的生產線上,如果你有潛質成為優之豬豬,恭喜你,你的豬頭豬腩和豬尾將會被弄得閃閃發亮,而你亦一直會沾沾自喜,直到你被壓成一塊又一塊死死實實的肉乾為止。
當中,甩皮甩骨甩毛的當然會被送到另一線更慘不忍睹的肉鬆生產線。將你碎屍億段之後還要嫌你太乾太乏味然後再加入大量糖鹽味精吊味必然時加入一兩條單薄得令人發笑的所謂海苔充撐場面。
你不想做豬? 你天生是雞/鴨/羊? 放心,沒有問題,雞/鴨/羊自有雞/鴨/羊的去處!
只要你願意守農場的規則和潛規則,就算你多豬雞鴨羊狗,我們的農場也可以容納你。
而所謂農場的規則和潛規則,嚴格來說其實只有一條: 「記得自己是頭被飼養的牲口,記住定時定量作出貢獻! 明白未?」
第一條問題的答案,你想到了沒有?
假如你心目中的「彼岸」就是「自由」,對不起,你似乎忘記了我們農場唯一的規則和潛規則。但牧場主人總是仁愛的──你除了可以在公眾假期暴飲暴食四處便溺甚至交配之外,一年之中你總有一些機會可以到其他牧場走走逛逛吃吃人家的飼料,如果你夠勤力工作的話。
你真的野性未馴?三十歲之前給你一年工作假期夠了吧!
當然,血統優良的貴族品種不在此限。
什麼?你是無腳的小鳥,還要是不飛馬上會死那種?你是野豬,不能吃淡而無味的飼料?你試試到那邊的圈養區碰碰運氣吧!
不過我想提提你,圈養區的範圍很小,排隊的有很多,那邊大部分都是餓死的… 我們剛開發了野鳥蛋和野山豬肉乾市場,馬上有工作,保證有「錢途」,考慮一下吧!
如是者,在我身邊的年青人,當中有十歲已成演奏級的亦有國際跳舞比賽經驗的也有香港紀錄保持者以及更多更多的最終便成了會計銷售市務教育等不同界別的新鮮人。
當然,當中也有好些例外… 你瞧,圈養區那幾個傢伙不是活得好好嗎? 別忘了下周回來跟師弟妹分享成功經歷呀!
第二個問題:萬里滔滔江水永不休
上述老掉門犬臼齒的比喻你一定見過不少,問題是大家是否都知道非常口在哪?
如同前段所述又眾所周知的是,在香港,路本來就不多! 更何況前面還有四五六七八十後「豬肉在前」,年青人還可做什麼?
於是,標準而老套的答案出現了,今次為我們擔綱演出的是佛洛伊德,劇目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俄狄浦斯」。
但一提起佛洛伊德,老問題又來了──首先,誰會是那個被弒父親──在香港,也許這答案不難想像,地產霸權啦、港共政權啦、官商勾結啦、泛民大老啦(下刪一百個選項)…
你也許會問:「咦,這些不是一直老神在在嗎?之前不是有一群什麼左翼、什麼八十後已經出手了嗎?」
「還談他們那些傻的嗎?若不是他們礙手礙腳的打單擋,那幫地主會還可以如此逍遙?讓我們集中火力,先幹掉那幫人吧!」
就算不談政治,就以年青人最熟悉的網絡文化為例吧!香港近年亦出現了不少新興媒體和評論人。無可否認,他們當中不少人都目光銳利,詞鋒厲害,加上高速寬頻和社交媒體之助,他們尤其擅長對時人時事作即時回應!又如不少新銳的影視作者,他們抱持初生之犢的勇銳,不但敢於挑戰傳統的成規,更以顛覆受眾故有經驗為己任,誓要另闢新徑。
但見一股長江後浪推前浪的勢頭,在四方八面湧上來。年青的力量,正向舊世界步步進逼!
在很大程度上,我很敬佩這些後進的膽識和行動力,但當我嘗試仔細閱讀他們時,總是有點令人有點不安。到底是我老了,還是不夠貼市? 而更根本的是,如果年青的力量真是愈來愈大,為何他們仍然對社會表現絕望?究竟問題何在?
這問題一直纏繞著我,直到看到台大研究哲學的李建漳博士就佛洛伊德學說的一篇文章,我終於茅塞頓開:
「父親,就是一連串父親的替代物,就是一個父親的位置,而這個位置一定要有人佔據,而佔據這位置的人必死。這位置以一連串謀殺的方式而持存… 只要人是一部慾望機器,就有永遠斬不完的頭。弒父,永遠是可能也是不可能,父親,永遠半死半活。社會因而永遠半成立、半解體。」
簡單的舉一個例,當日你是先鋒的八十後,今天你已成為左膠。尤其在網路時代,更新速度更快,人人排著隊在按F5,而唯一防止自己膠化的方法,便是將膠派給別人,而在派膠收膠的過程中,不知不覺之間,我們都忘記了自己其實仍在牧場範圍走動。
套用可能已成上一輩學者的沈旭暉的成名絕技,原來所謂範式轉移根本從未發生。
你拚盡了命擊打的,原來只是你的前人,你從沒有另開新路離開牧場。
「原來所謂自由的夢想,終究可能只是虛空的幻夢。」
解決問題的方案: 湖海洗胸襟 河山飄影縱
無可否認,這是探討目前年青人的出路問題時,我們必須仔細思量,但卻甚少思考的一個重要方向。
儘管這種說法,看來好像有點反高潮。
事實上,我也不是,也不敢叫年青人停手收腳,因為不少前人的確「阻住地球轉」,例如曾經堅定可信的民主黨。
更重要的是,如果我們都相信真理愈辯愈明,又相信時間的巨浪會幫我們淘盡沙石的話,我們當然都樂見一浪接一浪而非一池死水。
所以,目前好像叫人不太舒服的什麼左右膠戰諸如此類,放在歷史長河,根本不值一哂。
然而,作為一個教師,一個青年工作者,在提出問題之後,我想我還是有責任和需要為大家提供一些方向。
我想,要解決上述問題,其中一個較王道的方向是師法活水如何流動。
保持水文系統多元開放,有需要時百川匯海,自可善用力量,衝突擋路的頑石。
而更重要的是,年青一輩應多花心力,回顧探索自己所屬支流的源頭。就以近年甚得年青人青睞的「本土系統」為例,到底所謂香港的本土文化是什麼?你對九七年前,甚至更早年代的歷史及社會有多大認識?陳雲老師在推出城邦論以前描述早年香港本土文化風貌的文字,你看過沒有?
憶想當年在大學年代,我想研究港產電影之死因,吾師梁款,以及後來專程討教的吳昊老師,均不約而同叫我多看老影片舊文獻,而在大量閱讀的過程,我終於明白,社會是一張複雜的網,而不是單純的一條直/曲線。
只有曾在湖海暢泳的人,才明白可以可以游泳的空間有多大!
同樣道理,你想成為真正有實力而不是曇花一現的演藝人?為何你仍把Youtubers 視作假想敵?
上述所說,就是小標題中的「湖海洗胸襟」。至於何謂「河山飄影縱」,簡而言之,就是多遊覽世界了解各地風貌,開拓個人視野,不論你是背著背包出遊,還是利用鍵盤滑鼠。
亦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看清自己是否適合被飼養或圈養。
小結:
上述的文字牆,其實源自魯迅的《故鄉》 ﹕
「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然而,如果我們嘗試追根究底,便會知道,其實孟子亦曾有類似說法。
孟子謂高子曰﹕「山徑之蹊,間介然用之而成路;為間不用,則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孟子.盡心下》14.21
(白話譯文)
孟子對高子說:「山坡上的小路,一段時間內經常去走才能成為路;只要大家不行走,茅草就會堵塞那條路。現在,茅草堵塞住你的心了。」
各位年青人,你甘願成為優之豬豬嗎?你希望離開被圈養的牧場嗎?
後記:
你雖然沒資格當牧場主,至少你也是當馴獸師維生,你有什麼資格說三道四?
你起了一幅文字牆,不罵卑鄙的牧場主人,卻拿著鞭子當年青人是畜牲,到底有何居心?
對於上述的指控,我基本上是無可辯駁。也許是性格使然,也可能是時勢所趨,我們幸運又不幸地當上了馴獸師,一群自以為拿著鞭子的馴獸師。但其實,和大家一樣,我們還不過是生產線上的優之豬豬編號九五二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