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bruary 13, 2013

  • 情人節談浪漫主義

    情人節談浪漫主義


    一提起「浪漫」,大部分人都以為是舶來洋貨,但其實早在宋朝詩家已用浪漫二字入文。蘇軾(東坡)曾在《與孟震同遊常州僧舍》詩中云:「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遊。」,同時期的曾鞏又作《送郭秀才》詩:「當今文人密如櫛,子勿浪漫西與東。」

    簡的來說,浪漫在中國有縱情隨心之意,與西方的浪漫主義(Romanticism)不謀而合。如此音義相近,信是有緣,或再加上譯者的匠心而成吧。

    提起源自西方的浪漫 (Romantic,又譯作羅曼蒂克)或浪漫主義,我們也許會想起意大利羅馬(Rome)。那是否指羅馬人特別浪漫? 非也,原來Roman除可解作古羅馬人,更泛指來自西班牙義大利等操羅曼語族語言的人,而Romantic一詞,便是指操羅曼語系者的生活方式。

    中世紀時,以基督教為信仰的盎格魯-薩克遜族Anglo-Saxon人,包括德國人、英國人等生活較拘謹,看見來自羅曼語系的異教徒多情放浪之生活模式,又被他們充滿激情的音樂舞蹈所感染,對這種「異國風情」產生好奇,遂以Romantic一詞概括之,並延伸出「戀愛、愛情、多愁善感」等多重意思,而在德國Roman還有「不真實的、虛構的小說故事」之意。

    其後在1790年,工業革命萌芽,重視理性的啟蒙時代(Age of Enlightenment,又稱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開始。當時的人不再將神學視作權威與必要戒條,他們都深信人類可以憑藉知識和理性解決生存及發展等基本問題,並認為藝術和科學可以改進人類生活。

    儘管工業革命取得空前的成功,人類社會的整體貨物產量倍增,但過份重視理性的行為,例如只求增加產量不理工人死活卻同時令人身心受苦生活質素下降。

    標榜自然和人性的浪漫主義遂乘時而起。作為「理性主義」的反撲,浪漫主義者十分主張自由、強調表現個性和個人感情、重視想像和直覺。當時的藝術家甚至特別喜歡將個人內心的欲望和恐懼,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其後的法國大革命及連串政治事件中,民眾更自行將一些個人衝動/激情行為所造成的結果(不論成敗)美化和英雄化,而浪漫主義亦因此席捲歐洲。

     

    懲人節的元兇:大浪漫主義

    要深入分析情人節如何演變成懲人節,請先看經典教材

     

    是時候談回主題了。情人節之所以成為懲人節,最大元兇乃商人借「浪漫」二字鼓吹縱情吃喝玩樂和不理性的感情消費伺機發其大財,而浪漫主義源起的異國情調亦正合商人心意,是故時人想起情人節飲食務必想起心型牛排法式肥肝紅白二酒巧克力心太軟而非清蒸比目魚或甜甜蜜蜜紅豆沙。更甚的是,商人和傳媒憑藉多年努力成功將情人節打造成一個現代人的傳統節目,而未能從俗參與的毒男或宅女更要因為自己的「缺失」而受到懲罰。

    可惜坊間不少猛男型男或戅男總愛緣木求魚地跟伴侶大談物值、界外效應和工具理性,甚至嘗試辯證愛情與消費之關係,實在是愚不可及。

    事實上,浪漫主義並非無堅不摧,其唯心之本質正是問題之核心,例如浪漫主義追求個性反對公式之理念正好制商人之死命。手繪布袋自製糖果等小把戲也許大家在中學時代已經出動過,但類似的念頭只要花點心思肯定長賣長有。可惜現代人常以忙碌為由忽視日常生活素質以致靈性不足欠缺創意,最終唯有臣服於商人麾下的綑綁式套餐消費模式,並在待宰的過程中發出一年一度的怒吼或悲鳴。


    後記:

    看圖不說話


    主題音樂:

    延伸閱讀/收聽:

    三師會- 通識情人節

    過節

    與青年談死死文化

    KURSK:情人節十日談

     

Comments (2)

Post a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